2024年海南高考体育类专业统考实施办法和评分标准出炉


本报11月8日讯 8日,海南省考试局发布2024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实施办法。据了解,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由我省统一组织实施。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考试报名与高考报名同时进行。

2024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设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共三个科类,报考体育类的考生在网上填报报名信息时,除选报体育科类以外,还需同时选报参加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专项技术考试的一个项目,专项技术考试的项目为:女子100米栏、男子110米栏、200米、400米、1500米、铁饼、铅球、标枪、跳高、跳远、三级跳远、体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游泳(须选择确认具体1项泳姿项目)。所选报的专项技术考试项目在网上报名时间截止后不得更改。

报考体育类专业全省统考的考生另须缴纳体育类专业考试费160元。省考试局提醒,考生在网上报名确认后,要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缴纳考试费用,否则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考试费缴纳后不予退还。

需要注意的是,报考体育类专业省级统考的考生须先参加体育类的专业考试,再参加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普通高考)。其中,体育类专业省级统考考试时间为2024年3月16日至20日。考试地点为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海南大学(仅游泳专项技术考试)。

体育类专业考试包括身体素质考试和专项技术考试两部分。其中,身体素质考试项目包括10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推铅球;专项技术考试项目包括田径、体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游泳。考生可任选一项进行专项考试。体育类专业考试上午进行身体素质考试,下午进行专项技术考试。按考试管理规定,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各个项目的考试内容、测试要求和考试方法参照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89)体科字20号文件中规定的《体育专业考试评分标准与办法》(田径类采用全能项目规则)。为了使体育类专业考试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结合我省考生实际情况,省考试局发布了2024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评分标准。 (王灵灵)

三江湾生态修复区引来大批候鸟

数量比往年多了2至3倍


11月8日,在美兰区三江镇演州村海南东寨港(三江湾)新栽种的红树丛中,大批候鸟在此栖息。 本报记者 康登淋 摄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龙易强)“大白鹭13只、黑翅长脚鹬35只、黑尾塍鹬48只、蒙古沙鸻53只……”11月8日上午,在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现场,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新栽的红树里觅食、栖息。滩涂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右手举着望远镜,左手握着秒表点着候鸟数量,“与往年相比,今年候鸟的数量多了2至3倍。”

候鸟增多 生态修复项目显成效

又到一年候鸟迁徙季节,冯尔辉这段时间忙着开展巡查巡护,记录候鸟数量、种类以及觅食、栖息等行为,查看候鸟是否有异常现象,关注其周边生境是否受到干扰,为候鸟保护收集基础数据。

眼前这片滩涂大约70亩,不久前这里还是一个个养殖塘。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在今年初启动后,养殖塘被填平,一排排红树苗被种下。滩涂上,新栽的红树已经长出嫩绿的新叶,一群群水鸟或在水里走来走去、低头觅食,或展翅低飞,勾勒出秋冬之交独特的生态美景。

粗略一数,冯尔辉发现这片红树林生态修复区里活跃着500多只候鸟,包括黑翅长脚鹬、青脚鹬、红脚鹬、大白鹭、针尾鸭、白眉鸭、苍鹭、黑尾塍鹬、池鹭、蒙古沙鸻、矶鹬等十几种鸟。与往年相比,今年候鸟的种类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数量却多了2至3倍。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冯尔辉说,三江湾生态修复区候鸟数量比往年增多,说明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开始显现成效,也是海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见证。

“去年东寨港新增10种鸟类,并监测到黑脸琵鹭、白琵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以及200多只极危物种黄胸鹀。”冯尔辉盼望着今年鸟类“老朋友”赴约、“新朋友”加盟。

加强监测 守护生物多样性

东寨港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为鸟类迁徙、觅食、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水鸟迁徙及越冬栖息地。退塘还林、退塘还湿对候鸟的种类和数量有什么影响,一直是冯尔辉关注的重点。

“上世纪90年代,东寨港实施退塘还林,大面积种植红树,后来在监测中发现,只有鹭科显著增多。”冯尔辉介绍,这是因为鹭科属于大个子、大长腿,能在较深的水域中觅食,而小个头、小短腿的秧鸡类和鸻鹬类水鸟,只能在滩涂上觅食,且较少出现在红树上。

东寨港在红树林生态修复上不断探索。从2019年起,东寨港在退塘还林的基础上,加上退塘还湿,通过预留大片的滩涂,为秧鸡类、鸻鹬类、雁鸭类等水鸟提供觅食栖息场所,吸引来更多的鸟儿在东寨港生活。

据悉,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总共退塘268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1600亩,剩下的1080亩则用来进行鸟类和水生动物生境改善。“你看,翅膀是黑色、迈着红腿在水里走来走去的是黑翅长脚鹬,头不停地点动、尾不断上下摆动的是矶鹬,远处那些大个子、黄嘴巴、长脖子的是大白鹭,小个子、黑嘴巴的是小白鹭。”朝着冯尔辉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小短腿”和“大长腿”在滩涂上各得其所,在三江湾畔展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美好。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

环境整治动真章 人居环境焕新颜


丰兴社区西村内,民房整洁大气、树木挺拔苍翠。 本报记者 雷蕾 摄

11月6日,全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召开,参会人员深入桂林洋经济开发区高山社区及丰兴社区西村,实地感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经验,在对比中看变化、寻差距、找不足,在学习交流中促提升。

今年以来,桂林洋经济开发区下大决心、出大力气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今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7月和9月两次排名全市第一。

□本报记者 雷蕾

村庄颜值再刷新

当日,记者走进高山社区唯一的自然村高山村,错落有致的绿植、宽敞平坦的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场、古香古色的亭台栈道依次映入眼帘,靓丽的村庄“颜值”让人心旷神怡,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坐在波光粼粼的九牧湖边聊天,尽情享受惬意的幸福时光。

“原来这里是村民用砖头和木板搭的十几平方米的鸡棚,还堆了很多杂物,经过我们反复上门做工作,前段时间终于拆除了。你看现在这铺上了草皮,又种上了灌木,还铺设了步道砖,看着多舒心。”高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安平介绍道。

从高山村出来,来到丰兴社区西村,道路井然有序、民房整洁大气、树木挺拔苍翠,高挂枝头的一串串红灯笼,勾勒出一派幸福祥和的气氛。在一处绿意盎然的“微景观”前,竖立着一块标牌,标牌上两张对比图片清晰地反映着此处的旧貌和新颜。改造前,这里是村民林志汀家一处只剩残垣断壁的破旧瓦房。不久前,经过开发区和社区居委会干部上门深入工作,他主动配合拆除了瓦房。而像这样拆除破旧房屋、断壁残垣后打造出的“微景观”在西村还有很多处。

环境整治动真章

高山村、西村的“颜值”提升是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四清三整三提升”整治行动,以点到线到面全面推进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以高山村、迈德村、美伦村、道立村等示范村为中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全区农村无污泥浊水、无可视垃圾、无露天粪坑(缸)和无七乱现象的“四无”整治目标,以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治理污水横流、整治散养家禽家畜、广告布乱遮乱盖等影响村容村貌为重点内容,目前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已完成全区12个居委会64个村庄的集中整治,共计拆除乱搭乱建920余处,拆除鸡棚、菜棚等围栏498处,整治乱堆乱放1050处,清理各类垃圾5460余吨,辖区农村面貌改善明显。

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把桂林洋打造成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发展配套“后花园”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

借助进博会契机 海口开展招商推介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王子豪)11月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合作交流会(上海进博会专场)在上海举行,活动围绕打造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和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的两个总部基地,积极拓展招商资源,推进产业合作交流,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复兴城国际数字港。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春秋航空、济民可信、网易研究院等70余家企业出席。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海口市商务局和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指导,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主办,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长三角分局协办。会上,围绕海南自贸港投资机遇、自贸港重点园区推介和企业落地案例、跨境金融服务方案及海南企业境外投资(ODI)优势四大主题,海口国际投资促进局长三角分局、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宣讲。

自由交流环节,诺格税务及同嗨集团作为复兴城园区落地企业代表分享了在海口发展的收获和体验,现场嘉宾就税收优惠政策、实质性经营、企业出海、境外投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提问,并得到了相关负责人的现场答复。

“今年以来,复兴城园区陆续在上海举办了三场招商推介活动,推动了近百家上海企业注册落地园区。本次交流会借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达到了预期的推介效果。”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招商副总经理姚志国介绍。

北京海南两地知识产权法院签约合作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高潮 通讯员郭媛媛)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签订《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召开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交流座谈会。

根据协议,双方将建立业务互促机制、人才交流机制和植物新品种案件信息互通及协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鉴,共同推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建设。此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搭建起广阔的平台,加强双方互通及协作,为两地各类知识产权特别是为植物新品种权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保护。

据悉,此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是进一步探索加强法治保障,积极推进审判机制创新的具体举措。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进一步加大研究、交流和协作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形成制度集成创新成果,更好满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的司法需求,不断加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

海南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力争2025年省级科普场馆达35家


本报11月8日讯(记者汪训波)省科技厅、省科协近日联合印发《海南省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实施方案》,到202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南科普工作品牌基本形成,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基本达到25%,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方案》提出,要促进科普基础设施均衡发展,力争到2025年省级科普场馆达到35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70家,打造10家具有全国影响力和1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场馆;要宣传普及热带农业、海洋、航空航天、热带雨林等科学知识,联合打造海南科普活动品牌;要依托海南省的海洋、地质、生物和文旅资源,在各领域挖掘科普需求,兴办科普企业,创造科普产品,加强供应和服务交流,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壮大科普产业。

《方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省直相关部门把科普工作经费列入部门运转经费预算,保障对科普工作的投入,通过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科普开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建设和运营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等形式开发科普产业,发展科普事业。

市一中高三女生摘得首届学青会海南首块金牌


本报11月8日讯 11月8日,我国首届学青会正在广西南宁举行,由海口市教育局选送的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三(24)班学生、运动员孙鲁豫获得中学女子自选枪术金牌,这是海南代表团(校园组)在本次比赛中的首枚金牌。

“金牌是意料之中的比赛结果。”孙鲁豫的教练、海口一中体育老师张洪介绍,孙鲁豫具备较好的功底,赛前练习很扎实,她自己的心态也很好。

据了解,孙鲁豫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是大学武术教练,她6岁开始习武,曾于2021年7月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获剑术第一名和枪术第四名。 (肖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