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兰区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便民圈
“家门口”破解就业难用工难
11月6日,在海口美兰就业服务站,工作人员现场为应聘者答疑解惑。本报记者 杨鹤 摄
11月6日上午,一走进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美兰就业服务站,记者就被这里的热闹氛围所感染。只见工作人员正在热情地为求职者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
当前,美兰区正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依托就业服务站,积极构建“家门口”的公共就业服务便民圈: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一方面帮助辖区居民找到满意工作。今年截至目前,美兰区城镇新增就业17162人,任务完成率116.71%。
本报记者陈钰婷 通讯员陈尾娇
用心服务企业 解决用工难题
近日,一面印有“助企惠民办实事,就业促进暖民心”的锦旗送到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美兰就业服务站,锦旗的背后,是企业对该站高效服务的认可与点赞。
送锦旗的是海南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介绍,公司用工需求加大,前期已在线上线下发布了招聘启事,但应聘的人并不多;就在这时,企业找到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美兰就业服务站,站长梁小霞的一句“包在我们身上,尽快帮你们招到人”,让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9月底,该就业服务站进行了详细的岗位需求摸排,整合辖区就业资源开展南国食品专场岗位对接会,吸引多名求职者前来应聘,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人,成功上岗17人,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这次不仅招到的人多,而且用工很稳定,希望今后能和就业服务站进行长期合作。”该公司负责人说道。
据悉,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美兰就业服务站成立于今年8月,作为该区打造的公益性就业平台,就业服务站面向广大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企业用工与群众就业之间的“双向奔赴”。
精准帮扶群众 岗位送到身边
求职者可在就业服务站找工作,就业服务站也将岗位送到求职者身边,将招聘会开到社区和市场。日前,美兰区“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暨海口江东新区农民专场招聘会在灵山镇农贸市场举行,20家单位带来普工、勤杂、物流、保洁、月嫂等119个就业岗位,招聘人数达530余人。
“我们针对农民群众的就业倾向,综合了当地群众选择较多的岗位类型,以就近原则提供岗位。”梁小霞说,在搭建供需对接桥梁的同时,现场还设置了就业指导专区,为群众提供岗位信息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咨询等专业服务,并进行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帮助求职者好就业、就好业。
为了将就业服务精准惠及更多群众,美兰区发挥就业服务站的阵地作用,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建立一人一档,积极组织相关岗位对接活动,聚焦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举行专场招聘会,并为戒毒康复人员组织就业培训,创新开展“创业云课堂”活动,有效帮助重点群体实现精准就业。
据统计,美兰区目前共成立就业服务站6家,就业服务站累计走访用人单位1566家次,接待劳动者3694人次,收集发布各类岗位信息11409个,组织各类招聘活动93场,帮助341人实现稳定就业,1447人实现灵活就业。
龙华区开展“万师进万家”家访活动
送书到家暖人心 送学上门零距离
“这是老师给你制作的贺卡,希望你能像这棵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11月6日下午,在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小糖(化名)的家中,党员教师卓俏花和小糖深入交流,引导其返校上学。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龙华区通过“万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指导,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本报记者邝晓霞 特约记者萧海山
开导“厌学”少年
据小糖的班主任吴秋菊介绍,小糖平时成绩优秀,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但这学期,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后,出现了厌学情绪。“一周就到校两三天,我们家访了很多次,短期内有了改善,但是后面又不愿上学了。”吴秋菊说。
当天,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副校长卓俏花和吴秋菊、英语老师蒋晋带着书籍和慰问品来到小糖家中。起初,小糖神情沮丧,低着头一言不发。卓俏花指着自己带来的木制贺卡,开导他说,“你不想看看这株树苗长得多好吗?”小糖抬起了头,眼里闪过一丝喜悦。
“你现在才六年级,未来有无限可能。”卓俏花如变戏法一般,又拿出了另一张手写贺卡,上面写着小糖的闪光点和对他的期许,一句一句,满满都是爱意。小糖慢慢打开了心扉,开始分享自己在家里的读书感悟。临走,卓俏花与小糖击掌,约定好要准时返学。
“作为党员教师,我希望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温暖和爱送到孩子身边。”卓俏花说,将继续密切关注小糖的思想动态,帮其重塑积极向上的学习及生活态度。
开展上门“送教”
“我们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常态化开展‘万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发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课堂焦虑、沉迷手机等40个问题。”龙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家访,不仅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思想动态,也能帮助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指导,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当天,在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四年级学生轩轩(化名)的家中,党员教师蔡良华带领班主任韩少波等人“送教”上门,并带来牛奶等慰问品。据了解,轩轩患有佩梅病(罕见病),无法坐立,平时只能通过线上平台学习。对此,学校也会不定时安排老师上门“送教”。
“轩轩,看这一页,今天我们来学习容器,你能分辨哪个装的水多吗?”蔡良华耐心地辅导,并询问轩轩是否听懂了,两人渐渐有了互动。看着眼前的温馨场景,轩轩妈妈感动地说:“我们希望轩轩能像同龄人一样掌握文化知识,但由于他身体原因,体力支撑不了在学校上课,很感谢老师能上门‘送教’。”
据了解,目前龙华区教育系统共设置党员示范岗484个、党员示范区53个、党员突击队70支,积极深入一线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等。“我们要继续盯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以看得见、实打实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龙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琼山区国兴街道依托“三新”党员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
安全隐患“随手拍” 网格小事“随手帮”
11月2日,国兴街道流动网格员、琼山区骑手联盟党支部党员正在向日月广场内的商户和市民宣传反诈知识。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11月2日,国兴街道流动网格员、琼山区骑手联盟党支部预备党员向记者展示在送餐过程中拍摄的电动车违规情况。本报记者 苏弼坤 摄
本报记者赵汶 特约记者许晶亮
近日,美团外卖小哥、琼山区骑手联盟党支部的预备党员邓其建有了一个“新身份”——国兴街道流动网格员。
“日月广场西门附近有部分电动车违规停放,影响市民出行,请网格长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11月2日下午4时许,邓其建前往国兴大道日月广场椰蜂驿站休息时,发现周边存在电动车违规停放现象,立即拍下现场图,上传到国兴街道骑手联盟流动网格员工作群中。
“在平时送外卖的途中,如果遇到电动车违规停放、路灯损坏等现象,我们就会及时拍照上传到网格员群里,交由社区处理。”邓其建告诉记者,平时他们还发挥着流动宣传员的作用,为社区居民发放各类主题宣传资料,引导大家提高防诈、安全、健康意识。
“我们根据外卖骑手等新业态群体的流动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将其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国兴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街道依托“椰蜂驿站”,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骑手联盟党支部”三方联动机制,积极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党建覆盖圈、党群服务圈和基层治理圈,引导“三新”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
当前,该街道还依托骑手联盟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3个,划定党员责任区3个,并组织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外卖骑手兼任流动网格员,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网格小事“随手帮”行动,通过流动网格员发现问题并上报,街道、社区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效解决社区民生问题。
“有了流动网格员,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得到了有效提高,形成了社区流动服务进万家的新局面。”当天,八一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蔡於鹏告诉记者,依托流动网格员提供的信息,社区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损坏的路灯、积水点等进行处理,方便了居民出行和生活,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下一步,国兴街道将持续建强“暖新”服务阵地,不断扩大椰蜂驿站辐射点,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找得到组织,并鼓励、引导更多流动党员兼任流动网格员,进一步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水平。
全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召开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雷蕾)11月6日,全市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在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召开。
会议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结部署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和龙华区龙塘镇介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会议还通报了2023年8月、9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考核情况。
会议指出,要学习“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扎实做好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破整治瓶颈,抓好“一拆二清三建”工作落实,实现村庄华丽蝶变;要盘活沉睡乡村资源,点燃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引擎,激发和美乡村活力;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引入社会资本,共建共享和美乡村新成果。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君主持会议,副市长王和娇出席并作讲话,与会人员还参观了桂林洋经济开发区高山社区及丰兴社区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海南省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海口1人获推选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周慧)近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根据中国文明网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要求,经择优推荐、审核评议、综合评定,邢福浩等12人被推选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海南省候选人建议人选,其中1人来自海口。省文明办日前对建议人选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1月3日至11月9日。
据悉,海口此次获推选的李元海是琼山区凤翔街道居民。10多年前,李元海的侄女李小玉因患小儿麻痹症致双腿残疾,孤苦无依。当时50多岁的李元海决定:不管日子多么艰难,都要把侄女从老家接过来。自此,他守在小玉身旁,照顾她的日常生活,成为专属“骑手”,风雨无阻,坚持接送她上下学,为她筑起人生的幸福港湾。李元海用行动将这份爱诠释得淋漓尽致,用辛勤的双手撑起爱的晴空,用臂膀托举小玉残缺的人生,改变了小玉的人生命运。其本人曾获评2021年度“海口好人”称号。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候选对象有不同意见,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省文明办反映。
海口拟实施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
最高奖励30万元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张熙宇)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社会监督作用,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市应急管理局近日修改了《海口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实施办法(修改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明确,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有权向区级以上(含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经查证属实的,将对举报人给予不超过30万元奖励。
《办法》指出,举报人可通过海口市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平台、12345热线,或者信函、传真、电子邮件、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举报。承办单位接到举报事项后,要依法予以核查、处理,及时反馈和奖励,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应在两日内反馈。
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办法》明确承办单位按规定对有功的举报人给予适当现金奖励。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的,奖励金额按照行政处罚金额的15%计算,最低奖励3000元,最高不超过30万元。对举报瞒报、谎报事故的,按照最终确认的事故等级和查实举报的瞒报谎报死亡人数对应的标准给予奖励。其中,一般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3万元计算;较大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4万元计算;重大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5万元计算;特别重大事故按每查实瞒报谎报1人奖励6万元计算,最高奖励不超过30万元。
海口金融中心项目获绿色建造施工水平二星评价
本报11月6日讯(记者曾昭娴)近日,由中铁广州局承建、中铁海南参与管理的海口金融中心项目获得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23年第一批工程建设项目绿色建造施工水平二星评价。
海口金融中心项目作为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首批投用的产业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7975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上六栋办公写字楼和地下停车位、商业三大板块。该项目以“简约、绿色、智慧”为建筑理念,采用楼栋整体连贯、空间围合“口”字形布局,将办公楼和室外绿化有机结合,打造成一座“花园式”高颜值办公区,引入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和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推动江东新区金融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据了解,绿色建筑二星评定标准的建筑需要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全部达标。工程开工伊始,该项目管理团队便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要求贯穿到项目生产管理全过程,高起点策划、高标准实施,把绿色施工与技术创新、安全管理、质量管控、文明施工等多方面有机融合。